大屋頂下/蔡英文謝幕(下) 蔡英文路線的發展性

大屋頂下/蔡英文謝幕(下) 蔡英文路線的發展性

总裁令,头号鲜妻休想逃 安岚

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(右)曾公開表示,延續蔡英文總統(左)讓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「蔡英文路線」。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片

昨天本文說,蔡英文卸任,沒有政黨輪替,繼任者賴清德更在選前選後宣示「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」,這應視爲蔡英文的政治成就。

但是,緣於相對多數制,賴清德以四○.○五的得票率獲得了「雙少數」的「慘勝」,這無論如何皆不能解釋爲「蔡英文路線」的勝利。甚至可說,民進黨這次大選是:失敗的執政,贏了選舉。

阎罗狱狄

賴清德面對這樣的「慘勝/僞勝」,應知臨深履薄,戰戰兢兢。

蔡英文的治理表現,可從內外兩方面看。

美日领袖会 强调台海和平重要性

先從外部來說。二○一六年蔡英文初次贏得總統大選,當時的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說,大選結果不能解釋爲國民黨兩岸政策的失敗,也不能解釋爲中共兩岸政策的失敗,更不能視爲臺灣人民認定大陸政策失敗的公民投票。言下之意,勝選執政的蔡英文政府也可以在歸結於二○一五年馬習會的兩岸關係基礎上延續發展,因爲大選不能解釋爲這個路線的失敗。這也許是蔡英文的初心初願。

然而,後來的發展卻與此種初始認知愈行愈遠。主要原因是:一、民進黨原本在二○一三年已有凍結臺獨黨綱之議,但太陽花事件巨幅改變了臺灣民意的氛圍。二、中共強硬主張「一中原則」與「九二共識」,使民進黨無路可走。三、中共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,及香港反送中運動,嚴重傷害了臺灣民衆的兩岸思維。四、川普發動的美中貿易戰迅速將臺灣拉進修昔底德陷阱中。五、俄烏戰爭爆發,使臺灣突然栽進入烏克蘭化的詛咒。

在這樣撲面而來的大背景下,蔡英文順勢操持了臺灣問題國際化的槓桿,這可視爲成就;但也使臺灣淪爲大國地緣政治的棋子,臺灣因此成了在牛棚裡待命的烏克蘭,這卻成爲臺灣的深重隱患。

再說內部。蔡英文可說是解嚴後政黨內部治理最成功的總統。對照來看,李登輝最後被逐出了國民黨;陳水扁年代的民進黨也是烏煙瘴氣;而陳水扁說「王金平是太陽花之父」,一句話更殘酷點出了馬英九的黨內情勢。但蔡英文在民進黨內幾乎建立了「蔡核心」的不二地位。這裡不細論是非曲直,只在呈現蔡英文的不同一般。

蔡英文將二○二○年欲把她拉下馬的賴清德收編爲副總統,自此掌控了賴的行止,以至今天能聽到賴清德高喊「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」。足見蔡英文城府之深密。

觸目所見,蔡英文也幾乎收服了民進黨美麗島世代的所有政治菁英,非但維持了人情關係,也真實地滿足了幾乎每一位要角在名利上的需求,唯一的主要例外可能只有呂秀蓮。

再如,二○一八年九合一選舉,民進黨大敗,蔡英文最後居然將重要的落選者如蘇貞昌、陳其邁、林佳龍、李進勇等,全部起用爲政府要職;如蘇貞昌新北市長落選,卻擢升爲管治新北市的行政院長,陳其邁高雄市長落選,卻晉升爲韓國瑜的上司行政院副院長。又如,當官員因政務表現出現爭議,像吳釗燮、陳時中、陳吉仲等,蔡英文只問去留對整體佈局的損益,全不受「責任政治」的羈絆。這種幾乎反其道而行的人事操作,使官員罔顧、甚至蔑視社會爭議,包括蘇貞昌之輩,皆甘爲蔡英文頂冒矢石,而蔡英文則不必如陳水扁那樣親自出來與輿論吵架,這才使得如拔管案及中天案這類薰天臭案成爲可能。

這是蔡英文領導統御的心法,因此也造成體系治理的敗壞。僅以林智堅案所揭發的學倫醜聞與延伸的地方政治腐敗,以及光電綠能案暴露出的系統性貪腐二例而言,即可看出蔡英文的「低分貝治理」,其實埋藏了一個上下其手的罪惡平臺。

回顧蔡英文的治理,她自己的分貝很低,但打造了一支企圖心有時強過是非心的團隊,演出了內政的風風雨雨(如能源政策);又無力操持美中對峙及俄烏戰爭的風潮,隨波逐流,臺灣已然烏克蘭化,喪失了戰略上的主體性。

Vol.4

三品废妻 小楼飞花
種田之天命福女 小說

蔡英文的境遇是磕磕碰碰的,因此她的「路線」也處處顯示磕磕碰碰的痕跡;她當然有成就,但顯然更留下極大的缺憾。這一切似乎不是她的「以後就不關我的事了」一句話就能一筆勾銷。這因「延續蔡英文總統路線」已成話題,也因蔡英文個人一路蘊積的巨大能量,仍有可能影響國家未來的走向。此即本文所說,蔡英文路線或許仍有其發展性及未來性。

前文曾說,目下所見的「蔡英文路線」,應當只是磕磕碰碰出來的半成品,她必也有身不由己之處。如果她在卸任後繼續參與政治事務,即有可能繼續發展其「蔡英文路線」的初心與全貌,這將比賴清德的「延續」更真實,也必能超越賴清德的「延續」。

例如:李登輝卸任,他只在日本叫座;馬英九卸任,他與大陸有對話能力。但蔡英文卸任後若欲代表臺灣向國際發言,她在美國、日本、歐洲都能找到舞臺,且因她近年累積的國際知名度,一言一行皆有可能形成內外焦點。她的這種潛能,應當視爲臺灣的政治資產。

倘系如此,本文期望:一、蔡英文能努力與中共及十四億人對話。李登輝與陳水扁皆因政治現實的壓擠,最後的政治落點均在臺獨,李扁也成了對岸十四億人的敵人。蔡英文尚未將自己刷油漆刷到牆角,希望她不必作十四億人的對立者,而能成爲與十四億人的對話者。不以臺獨刺蝟面對中國,而用民主燈塔的中華民國面對中國。二、更希望蔡英文能深入與民進黨及臺獨支持者對話,努力將民進黨由中華民國的顛覆者,轉變爲中華民國的捍衛者。

由於蔡英文有與民進黨對話的能量,因此她也就更有與對岸對話的能量。

本文表達這樣的期望,應非全無所本,而是觀蔡英文數十年來政治生涯的曲折變化,認爲這也許應是蔡英文路線的初心及全貌,或至少蔡英文路線蘊蓄有這種發展性。蔡英文在職時,受到現實情境的壓擠,必有形格勢禁之處;但卸任後,自然比較自主自由,或許較有高屋建瓴發言的空間。

今天,馬英九登陸訪問。去年此際,馬英九訪陸與蔡英文訪美交錯。賴清德說,那是馬英九回到一中與蔡英文走出一中的路線之爭。但此話亦非出自蔡英文,而是出自賴清德。其實,馬英九呈現的路線是「不脫鉤,去風險」,用以與賴清德的「脫鉤,添風險」對照。

習近平會馬英九,不僅是與馬英九對話,也必是對賴清德放話。賴清德如何在五二○迴應習近平,最好先與蔡英文商量一下,畢竟蔡英文對此有刻骨銘心的經歷,何況這樣也較能符合「延續蔡英文路線」的口號。

延伸閱讀

大车停车费涨2倍